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吴勘挺不堪的,第一顿就招了,爆出的大瓜一个接着一个。
果然,仲县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京城附近的下县,乃至距离较近的州府,都有贪墨官粮之事。
古代各朝代,包括京中各地都会储存大量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应对天灾或是人祸。
康朝也是如此,有上、中、下三等也就是大号、中号、小号粮仓,以砖砌筑或火烤窖壁的窖穴用来储粮,而非弄个水塔似的大仓库直接往里扔就行。
要知道粮食是有保质期的,在保存良好的情况下是可以保存两到三年。
那么如果这两到三年的时间里没用上官粮,并且这些粮食即将霉的话,各地官府会提前上报给户部,户部派官员进行点验,确定真伪后再交由各地地方官府自行处理。
因为很多时候粮不值钱,运粮的人工费比较高,路上的损耗更高,所以就没必要再拉回京城。
如果在不缺粮的情况下,户部官员点头后,地方官员的灵活性就比较高了,可以低价卖给百姓,或者卖给本地豪族、乡绅等,得到了钱财会交于户部。
而吴勘这群人的做法就是“瞒天过海”,别说两年后的陈粮了,就是头一年的新粮他们都敢拿,赌的就是个惊险刺激,赌没有天灾,没有人祸,京中不派官员去各处粮仓查验。
这群人的作案手法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狸猫换太子,将陈粮、霉的粮食替换了新粮,然后上报朝廷,说粮受潮或是受了虫害,这种是技术类。
第一种方法比较耗时耗力,利润不太高,久而久之就演变出了第二种方法,也就是暴力流,何为暴力流,那就是直接将新粮拉走,爱咋咋地,粮仓里空空如也。
暴力归暴力,同样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不怕,暴力之所以是暴力,因为简单粗暴。
天灾了,百姓挨饿,粮仓空了怎么办?
答,饿着!
粮仓空了,京中来官员查怎么办?
答,威逼利诱!
如果百姓饿死了怎么办?
答,隐瞒不报。
如果对京中官员威逼利诱不好使怎么办?
答,弄死,统统弄死,就说被受灾的百姓给干掉了,直接将百姓升级为乱民。
这种事也不是本朝才生的,事实上前朝就开始这么干了,创并将其扬光大的正是前朝天家二皇子晋王殿下。
晋王早就让当今天子弄死了,可他的方式方法和经验都流传了下来,萧规曹随的正是马家这群人,也就是当初晋王派系班底的余孽。
那么问题又出现了,马家在京中根本算不上只手遮天,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干了这么多年还平安无事呢?
答案显而易见,利益捆绑,就说吴勘吧,这家伙对具体细节并不了解,他只知道马家会出面找他们这种人,找他们这些与当地官府或是当地豪绅有关系能说上话的人。
比如吴勘,他就出身于吴村,在京中虽只是个小小的京兆府署丞,可在仲县却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和地方官员与豪族一接洽,大家撸起袖子干就完了。
除了利益捆绑外,还需要一个真正的大佬镇场子,这个镇场子的人自然不是一个小小的岚山侯府,而是太子少师府!
到底是太子少师府的哪个季家人参与了,吴勘这种瘪三不知道,不过他倒是知道另外一件事。
两年前,距离京中不远的南平县也是遭了天灾,官粮空的连舒克贝塔进去都得掉两包眼泪,户部似是察觉到了不对,南平县已经不是第一次粮仓全空了,之后户部派遣了官员前去调查。
那天,全都在国外劳务的父母姐姐突然告诉自己,你是一个富二代,拥有万亿家产!陈歌我居然是富二代?...
小说疯批半夜来报恩,差点把她亲哭!主角是顾明烟和厉云铮。前世,他们玩了一辈子猫捉老鼠的游戏,最后顾明烟死在厉云铮怀里。重生后,顾明烟得知自己和厉云铮竟是一本甜宠小说的副cp,男女主甜宠,他们却负责虐恋。不甘命运的顾明烟决定改写命运,她住进厉家,事事与厉云铮作对,让他厌恶自己,甚至让他误会自己是男孩。然而,某个夜晚,厉云铮却告诉她他不在乎她的性别,只想当她的唯一。顾明烟震惊不已,难以置信地看着他,心想他一定是疯了!...
关于洪荒之真相只有一个长生非我愿,只解心中忧。这是一个明明想苟过量劫,却难逃本心的故事。这是一个后世灵魂穿越洪荒,改变历史的故事。这是一个探索神话历史的同时成为神话的故事。当洪荒背后的真相背揭开,疑神疑鬼的玄尘现根本没有那么多阴谋,那么多洪荒小说都是骗我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多精彩尽在洪荒真相只有一个(无洪荒阴谋论,只是立场不同罢了,本书只想塑造一个作者心中的洪荒)...
家卿原本是一个普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直到毕业半年后依然没有找到工作又遭渣男pua,绝望被甩死后被绑定无敌种菜系统007,要想重生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种田于是家卿开始了在各种位面日复一日的种田生活修真这个回春萝卜真不错,种它古代这牡丹长得真好看,种它星际这饱腹土豆真的很管饱,种它兽世这草养动物长得真快,种它。。。...
简介关于皇城后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不能穿越,不能再生的真太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在紫禁城,他的生活比常人更加艰难与困苦,不管多么艰辛,他都需要活下去,让我们走进他的人生,该走他不平凡的经历...
起初的异样,是家里的猫不让抱了。林秋石现周围的一切都开始变得充满了不协调感。然后某一天,当他推开家中的门,却现熟悉的楼道变成了长长的走廊。走廊的两头,是十二扇一模一样的铁门。故事由此开始。阮南烛...